11月14日下午,公司特邀江蘇省社會科學院虞友謙研究員來公司舉辦中國傳統文化與國學經典講座——《史記·貨殖列傳》與經營之道。合力公司班組長以上干部、管理人員聆聽了一堂內容豐富、思想深邃、語言生動而精彩的傳統文化經典講座。虞教授首先解讀了《史記·貨殖列傳》的內容和歷史影響:貨殖:貨,財富;殖,生產、經營,使財富增值。此為司馬遷《史記》列傳中具特色的一篇,成為千古絕唱。表現了司馬遷的卓識。全文夾敘夾議,妙論橫生,思想超越、波瀾壯闊、博大精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搜羅了從先秦以來從事“貨殖”活動的富商大賈的成功范例,論證了“貨殖”的作用和重要性、合理性,同時對“貨殖”的大環境,時、地、自然與社會條件與各種資源作了詳實、細致的考察。其中涉及天時、地理、歷史、政治、人物、倫理、民俗、風情各方面,堪稱微型百科全書。由于封建意識形態重農抑商、歧視商人的影響,二千年間未受重視,且遭到貶斥。近、當代學者以新視野、新角度予以充分肯定,發掘了其中巨大價值。當代甚至有人認為是“一部謳歌平民創業的史詩”。
虞教授認為在《史記·貨殖列傳》中體現了司馬遷的經濟觀: 1、重視貨財,從人性出發,認為追求財富是人的固有權利。認為財富能改變人的素質,決定國家命運,是道德、文明的基礎。“倉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2、肯定商業活動,主張貿易自由與市場調節。主張自由平等的經濟原則,承認“看不見的手”的作用。3、強調產業分工與利益均衡。“農不出則乏其食,工不出則乏其事、商不出則三寶絕、虞不出則財匱少”。農、工、商、虞,對社會同樣重要,缺一不可,利益均衡才能促使社會穩定。4、倡導“富行其德”。這是貨殖的高境界,如古代的范蠡、白圭,現代比爾·蓋茨等。
同時虞教授提出《貨殖列傳》對我們后人從事經營之道有幾點啟示: 1、充分利用資源,資源具有豐富性、多樣性。 2、把握時機,要有精明的頭腦、敏銳的眼光。3、廣搜信息,商業信息如同軍事情報,需知己知彼。4、遵循規律,自然規律、價值規律、供求規律、辯證法等。5、善于用人,所謂“善治生者,能擇人而任時”。6、吃苦耐勞,所謂“能薄飲食,忍嗜欲,節衣服,與用事僮仆同苦樂”。
講座結束后,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春平要求大家認真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和國學經典,積極吸收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應用于經營管理和工作實踐之中,提高文化素養,推動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